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9月17日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会后发表声明说,近期指标显示,美国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长放缓,就业增长放缓,通胀率有所上升。鉴于风险平衡变化,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持续施压美联储降息。本次降息是美联储今年第一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称,尽管通胀尚未回落至2%的目标,但在经济增长放缓与金融环境趋紧,尤其是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弱的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本次降息已是势在必行。劳动力市场的降温削弱了就业—通胀螺旋的风险,表明当前通胀黏性更多源于关税供给的冲击。
在政策框架层面,近年来泰勒规则对货币政策的指导意义有所减弱。泰勒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于1993年提出的货币政策调整准则,用于指导中央银行通过调节短期利率应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变化,旨在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程实分析,历史经验表明,在成本推动冲击或政策传导滞后的情境下,若严格按照泰勒规则反应执行,可能会加剧经济下行风险。相较之下,弱于泰勒规则的利率反应在当前情况下可能更加合理。而在这一过程中,信誉是央行能够超越泰勒规则的根本前提。也正是这份长期累积的信誉资本,为美联储在通胀回落停滞时再次降息提供了可能性。
接续走势如何看?程实分析,展望今年第四季度,美联储政策重心或进一步向劳动力市场倾斜。在财政赤字扩张和政治干预加剧的背景下,降息节奏可能加快,但考虑到中性利率的结构性上升,过度宽松可能会损害政策信誉,引发通胀再抬升风险。因此,未来货币政策预计仍保持渐进与谨慎,避免释放过强的宽松信号,以稳定通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