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 沈文文(高级权益律师) 、张佳禾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专注于3D NAND闪存设计制造一体化的IDM集成电路企业,且其仅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对全球顶级存储厂商的超越。根据业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原计划在iPhone14系列上使用长江存储内存芯片,但立刻被美国警告,苹果公司被迫放弃采购计划。2022年4月27日,美国政府就长江存储向华为提供芯片的指控对其展开调查。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更新措施,128层及以上3D NAND的对华出口必须获得更加严格的出口许可,矛头直指长江存储。2022年12月,美国政府又将长江存储在内的36家中国科技公司列入了“实体清单”,进一步加大了围剿力度。
为什么美国政府可以对中国企业指手画脚,我们首先要来看看长臂管辖这一概念从何而来,又为何近年来频频登上国际贸易舞台?我国对其是否有相关应对措施?在其投射的阴影之下,美中资企业和其他与美国有跨境业务来往的中方企业又该如何应对相关风险呢?
起源与扩张
长臂管辖(Long arm jurisdiction)作为美国法上的一个特有概念,本质是美国国内法院对本州之外的个人或企业的司法管辖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美国一个州的法院,通过某种联系可以长臂管辖到另外一个州的人或企业,主要是针对侵权行为或者违反交易行为。
随着美国的国力增强和世界各国经济贸易交往愈发频繁,美国将长臂管辖扩张到全球,从法院的司法管辖扩张到美国政府部门的对外执法和所谓制裁的行为,这种行径也被形象地称为“长臂管辖”。我国《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以下简称“白皮书”)一文中指出其本质为美国不断向境外延展自身国内法域外效力,实施法律霸凌的做法。
近年来,美国长臂管辖的“手”越伸越长,管辖范围涵盖了民事侵权、金融投资、反垄断、出口管制、网络安全等众多领域,并在国际事务中动辄要求其他国家的实体或个人必须服从美国国内法,否则随时可能遭到美国的民事、刑事、贸易等制裁。如今年1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文件批准《2022年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PAIPA”),对于被列入报告的个人和实体,PAIPA授权总统对其采取包括经济制裁措施在内的各项制裁权利,事实上扩大了美国出口管制法的适用范围。
长臂管辖特点:高度行政化、范围宽泛、随意性
美国政府对外一直标榜权力需要制约,而其长臂管辖却“逆其道而行”,不断扩张行政部门权利、不断增加其管辖范围且在制裁方面多具随意性。
1、高度行政化
管辖这一原属于法院的司法职能,近年来逐渐被权利极度扩张的行政部门所取代。美国建立了各部门分工协作、联手行动的全政府“长臂管辖”实施运作模式。由美国总统作出大多数经济制裁决策,美国国会在特定情况下通过立法活动参与制裁决策;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则具有核心制裁职权,包括冻结美国管辖范围内的资产、拟定和调整被制裁个人与实体的名单、审查和发放许可证等。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控制SWIFT、CHIPS这两大跨境资金支付清算系统为经济制裁执法提供支撑,通过在必要时迫使其切断与受制裁国金融机构的联系,而达到经济制裁的目的。
2、管辖范围宽泛
背靠其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美国不断降低“最低联系原则”门槛及发展“效果原则”,只要发生在国外的行为在美境内产生所谓“效果”,不管行为人是否具有美国国籍或住所,也不论该行为是否符合行为发生地法律,美国均可行使管辖权。长臂管辖范围由民商、反腐败领域扩张到人权、金融领域再到现在的高科技、数据化领域。如在刑事领域利用《海外反腐败法》严惩特定的个体或实体对美国政府公职人员的贿赂行为;在经济领域利用《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等反垄断法律法规打击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企业的经济贸易行为等。
3、制裁多具随意性
美国为其“有理有据”进行长臂管辖,通常是利用自身的国力和资源,以反腐败、保障人权等名义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相关国家进行武器禁运、金融或者贸易管制等制裁,然后再以外国有关企业和个人违反美国政府的制裁为理由对其实行司法管辖。而政府部门权力极度扩张,美国司法部、美国财政部等部门承担了对许多案件进行调查,甚至处分的功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讽刺的是,美国国内的长臂管辖尚需要有“最低限度接触”,但是在美国的对外长臂管辖中却缺乏相关机制的制约。
我国应对政策
为了反制美国的长臂管辖,阻断其不当域外适用侵害我国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也制定了面向外国的贸易制裁和管制反制法律。
2021年1月9日,我国商务部发布了《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以下简称《阻断办法》),旨在阻断某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将本国法律在国外的不当适用。《阻断办法》12条规定了“对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中国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2021年6月10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以下简称《反制裁法》)进一步遏制了美国政府长臂管辖对我国的影响。该法详细规定了我国的反制措施,包括对相关外国个人、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限制出入境,查封、冻结我国境内财产及限制交易活动等措施。
虽然国内反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近年来初具雏形,在司法实践领域等还有很大完善空间,但其体现了我国维护主权、反制美国长臂管辖的坚定决心,为企业面对不当管制制裁时寻求国内法律帮助提供国家层面的支持与底气。
企业如何应对
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俄采取的长臂管辖措施不断升级。鉴于中国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企业也应警惕应对并加以防范。以下几点应对思路可供企业参考:
1、企业可以组建专业的合规团队,建立合规体系,对企业内部运营进行全面规范和管控,降低遭受美国制裁的风险。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标准及更新,与时俱进。
2、企业需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些敏感领域的技术,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被盗取或泄漏。避免因为受制于技术依赖等因素,被迫受制于美国相关制裁手段,如与美国司法部签订DPA接受高额处罚、接受不合理条款等。
3、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美国的长臂管辖,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其他国际市场。企业可以寻找其他国际市场的合作伙伴,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制美国的长臂管辖政策,以减少被美国制裁的风险。
4、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和行业组织等渠道,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改革进程。通过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和参与,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的长臂管辖政策,提高对其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Shoe v. State of Washington,326U.S.310,326(1945)
2.中国外交部《美国滥施“长臂管辖”及其危害》
https://www.fmprc.gov.cn/web/wjbxw_new/202302/t20230203_11019274.shtml
3.钟燕慧、王一栋:《美国“长臂管辖”制度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新型法律风险与应对措施》,《国际贸易》2019年第3期。
4.杨宇冠:《美国长臂管辖的起源、扩张和应对》,《法学杂志》2022年第4期